第23屆中國(佛山)國際陶瓷及衛浴博覽交易會落幕
本屆展會總客流量達7.7萬人次,綠色自然風潮異軍突起
4月22日,第23屆中國(佛山)國際陶瓷及衛浴博覽交易會落下帷幕,本次展會匯聚了731家參展商,展會麵積達30餘萬平方米,買家涵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,經過5天的展覽,總客流量達到77000人次,同比21屆春節陶博會上升16.7%,比22屆秋季陶博會上升10.1%。其中,經銷商、設計師、房地產等相關專業買家占到總客流25%以上。
本屆展會以“綠色·健康·升級”為主題,參展企業展出的產品也緊緊圍繞著這一主題,依賴於噴墨技術的進步,仿石材、仿木紋等綠色自然風格的產品延續了上屆陶博會的趨勢,繼續成為了本屆展會的核心產品,在眾多個性化產品中,人文風格的水泥磚大行其道,多家參展企業以其為主要展示產品,據了解,今年展會絕大部分展企收獲甚豐。
陶瓷展會可以說是遍地播種,何處開花結果?就說眾多展參展陶企,所以誰將開花結果,還很難預判。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中國國際陶瓷總部基地西區K座的營銷中心。
“23屆陶博會”主題“綠色、健康、升級”。實在地說,豪言壯語容易說,要真正實現談何容易,至於要達到全球頂級展會的水平,沒有十年八年的培育期,可以說沒有可能。同時,中國陶瓷產品展由五大協會(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、中國陶瓷工業協會、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、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築材料行業分會、廣東陶瓷協會)聯合舉辦,但隻能說展會具有足夠的官方背景,在一個以市場經濟主導的行業,行業展會發展繁榮的關鍵還是市場這隻手,還取決於展會能給企業帶來什麽作用及益處;盡管說中國陶瓷產品展有三十餘家龍頭企業參展,對於擁有三四千家規模以上企業的行業來說,僅僅是1%,雖可能聚展會人氣,顯然不足以代表整個行業;盡管說中國瓷磚的產量已經接近世界的70%,衛生陶瓷的產量也達到全球的40%,三年時間是否能夠將展會做成全國所有產區踴躍參加的展會,尚未定論,但基本可以斷定三年時間完全無法做到博洛尼亞展、瓦倫西亞展的國際性;盡管同期舉行的廣州工業展一般有7~8萬平米展會麵積,加上產品展,要達到通常博洛尼亞展近20萬平米(最近幾屆在17~18萬平米),可能也不是三年可以做到的。還有陶瓷產品展距離上半年的廣交會不到一個月,會不會影響參展企業積極性,以及專業觀眾的到訪。
無論怎麽說,陶瓷產品展是陶瓷行業的一個“中國夢”,陶博會是陶企的夢想。每每看到陶企到會參展看成無限榮耀,眾多陶企想打造全球陶瓷生產製造、出口、消費為一體化的,並想擁有全球最大的、頂級規格的國際陶瓷產品展,但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必須戰術上重視它,檔期、資源(參展企業、觀眾)、服務等等如何與之相匹配,都是值得認真對付的問題,展會任重而道遠,從零做起,一步步向前,循序漸進,處處為陶企著想,做好服務,讓絕大部分參展陶企有所收獲,對陶企的銷售、品牌等方麵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。
23屆陶博上,微晶磚等多類建陶產品,以其發展勢態,助力行業企業調整產品結構,把握生產導向,贏得終端市場,公司的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展,陶瓷市場開辟了更好局麵。